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小二還未懂計加數怎樣辦?


朋友的孩子就讀小學二年級,計算加數時不懂用心算,還要用手指數數,十隻手指數盡,都只能數到十,所以只懂計十以內的加數!(就算他連腳趾都加入數數,最多只能計算至二十…)真的令家長老師們非常頭痛呢!
要解決問題就要了解問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一般來說,小朋友遲遲不懂心算的原因有三個:
(1)數學概念薄弱:數學概念是所有運算或解數題的基礎,數學概念混沌不清所影響的不只是學科成績,連日常生活如管理零用錢或買東西計算找贖都會受到影響。 數學概念的第一層是個人對數的觸覺,觸覺是天生的,但亦可靠後天培養。天生對數有觸覺的人不用你教他都能從生活中領悟數理,一點即懂;反之,沒什觸覺的嘛,就要靠別人「畫公仔畫出腸」地告訴他你在計數時你思考的來龍去脈才能明白當中的道理。要評估孩子的數學觸覺,可從日常生活中著手,例如可以觀察他在分配食物、盆點自己的玩具、對零用錢的處理等表現,都可略知一二。 數學都不離數字<-->其量、運算符号<-->量的變化或其狀態之間的關係,所以如果孩子對這些關係不清不楚便會出現不通數理的情況,一般的情況例如你教他時他好像是懂了似的,或如果整頁作業也只練習單一的運算方式時他都可順利過關;但如果沒人在旁提點,或做綜合練習時就會困難盡現了。要評估孩子的數字數量概念,可準備兩個小碟上放分別不同數量的小積木或糖果如9對2(數量不可太接近如6對7),放碟子在孩子面前問他(每次只問一個數字):如「那碟有9粒糖?」,跟著把碟子位置轉換、或從新放上不同數量的糖果後再重覆地問來確定他的能力是穩定還是「撞彩」。接著,就是要測試他對運算符号與數量的狀態變化的認識。這裡最重要是加一、減一的認知。如果孩子不能在簡單的指示下做出加或減的動作,也莫論多過一的運算了!你可以準備約干數量的糖果在碟上,另放一些糖果在枱上,對孩子說:「現在有(4)粒糖,(加)一即是什麼樣?你做出來看吧。」這樣的觀察一下孩子怎樣處理這類指示。另外,亦可用類似的方法測試一下孩子對十進制的概念。
(2)想象力/抽象思維能力不足:這是圖像思考與憑空想象及控制抽象資料的能力。只是因為這個問題而不懂計數的,一般較少,但想象力差就定會影響心算及解題。有時孩子的困難是用語言來思考的能力不足,都會影響他們邊聽解說邊思考或邊閱題邊思考的表現。由於抽象思維是被廣泛運用的,所以抽象思維能力不足是會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顯示出來的,例如孩子會較少選擇用畫畫來表達意思、時間管理混亂、較少玩角色扮演遊戲等。但請注意,真正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可能與智力或特殊困難如自閉症有關,所以除此之外,孩子可能只是不喜歡想象,而不是不能夠想象,我們並不能魯莽判斷他是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另一邊箱,訓練好抽象思維定會有益於思考流暢度及速度,間接有利計數。
(3)心理壓力:很簡單直接的,就是對計數有陰影,看見聽見都怕怕。這是心病,要用心藥醫的!

(*這是來自我08年寫的一篇文章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