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格改局變 — 谷底反彈!絕望是新景象的開始!


我常常覺得身為自閉兒家長的你是值得敬重的!

我想像,如果我的人生不斷地接觸絕望,我會怎樣?我想我會瘋掉了,或是放棄了,或是會不自覺的不停地埋怨著…

做爸爸媽媽的,打從知道將有小生命來臨到自己家庭開始便建立喜悅與希望。爸媽們都希望寶寶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得到平安、健康、快樂。偏偏,我們的家長在看著孩子成長的路途上遇到的挫折、無奈、不安、尷尬、失望、孤獨等等,太多的絕望卻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家長們帶著孩子,由懷疑、尋找、証實、拒絕、接受、再在訓練的大海中不斷地尋找,慵慵碌碌,沒有給自己半點放鬆喘息的空間…漸漸地,人已落入一個固定的思考、溝通模式。當家長們發覺自己在處理孩子的行為時心情大起大落,每次相同的事件發生時自己的情緒反應都是一樣/甚至越來越差,但事情又沒有改善的跡象,每一次活像是「案件重演」一樣。明顯孩子已不受過往的一套,再用同一個觀點/同一個處理方法,事情是不會得到改善。在這個時候究竟要怎辦才好呢?!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是發生在家長身上,我們當治療師的都會經常遇到。那當然,當事情發生在治療師身上時我們會較容易處理妥當,因為哪怎說都不是自己的孩子,情感上較容易調適吧!但無論是治療師或是家長,當發覺自己正在不由自主地「案件重演」,那便是我們需要改變的時候了。

改變?!是家長們做得不好嗎?請不要誤會!改變,並不是說家長們要改變自己,因為你們都做得夠好了!改變,是指換一個相處模式,換一個格局。風水命理講格局,是藉著「格」乃星象的移動和移動風水物的方位,來佈一個「局」,而這個「局」便影響風水;金融市場講格局,相信是指「市場氣氛」,「市場氣氛」不好便影響股市買賣,形成淡旺市的「局面」。在教養孩子方面,如果我大膽以「格*」、「局」、及「格局」作比喻的話,「格」是指我們、及孩子源於個人對事物的理解而洐生的處事規格和溝通方式;「局」是指我們、及孩子慣性地使用自己一套的處事規格和溝通方式而沒有檢視自己的意識,乃是「小局」,當我們和孩子各自用自己的一套去處理同一件事情時,那少不免會發生磨擦,但我們沒有因這些磨擦而撿視自己的處事規格和溝通方式,同一個磨擦情況更不斷地重複發生,乃是一個「大局」;而我們和孩子相處時所創造的「氣氛」便是「格局」。「格局」將會影響我們和孩子的相處質素,影響我們的情感連系。

我們由這個推論得知,要改變「格局」便要改變「局」,要改變「局」便要改變「格」。你可能會問,可以怎樣改變「格」呢?如果我們參考一下儒家學說便略知一二。《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格物」是指研究及探索事物的真相。只有透過謙虛的心去認清事物的真相,我們才能夠致其知,誠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齊其家!將「格物」引用在我們和孩子身上,就是我們要用「孩子可以是我們的老師/啟發者」的心去探索及接觸他們。當我們都放下自己的「格」,去探索一下孩子的「格」,我們將會更了解孩子。而我們將會隨著對孩子的新理解去調整自己的心、意、身,我們的「格」亦會因此而改變,變得更能創造一個與孩子相處的「好局」,一個雙方都樂在其中的「格局」。

如果你發覺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情況正處於「壞局」的狀態,雖然不幸,但在絕望之際亦可幸你發覺得早。從今天開始放下自己,用真緻的心去接觸孩子。你,是絕對有能力扭轉乾坤!你和孩子將得以由谷底反彈,你們的相處以至孩子的社交發展將會展開新的一頁,將會是令人鼓舞的新景象!

註*:《緇衣》: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也…” ,「格」乃言行舉止的規格。

註**:《大學》: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2 則留言:

sisy 提到...

十分贊同,要能破格,先要格物致知。未得其相,又何以破其格!不只是處理小孩子,也是人面對人生的功課罷!

Unknown 提到...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love you girl!